三年經濟困難時期,朱德也緊縮了自己的飲食標準。他減少了糧食定量,也很少吃肉,有一段時間干脆不吃肉,常吃一種把米和菜煮在一起的“菜糊糊”。他家里由于來往的客人多,有段時間糧食虧空了20多公斤,工作人員想報請機關行政部門把短缺的糧食補上,朱德堅決不同意。一天,他親自指導廚師做了一頓“菜糊糊”,請身邊的工作人員吃。他對大家說:“今天請你們吃這頓飯,是讓大家不要忘記過去戰爭年代那種艱苦奮斗的精神。現在國家經濟困難,人民生活艱苦,我們要想到全國人民,和人民一起渡難關,能節約一點是一點。”這樣,他堅持和家里人一起吃“菜糊糊”,硬是用“瓜菜代”的辦法,把短缺的糧食補了回來。
朱德到各地視察時,從不允許大吃大喝。當地什么方便就吃什么,從不挑剔或提特殊要求。1960年他回四川老家,一到就說明要吃家鄉飯,其他通通不要。在南充,他吃了清明菜和米粉做的饃饃。在成都,他吃烤紅薯,服務人員見他不剝皮就吃,關心地說:“連皮吃不好消化。”他說:“不要緊,我消化得了。”
1962年,他回到闊別30多年的井岡山。井岡山人民出于對總司令的愛戴,準備了一些菜肴來款待,可是他一一謝絕了。他提出要吃紅米飯和南瓜湯,說:“井岡山的紅米、南瓜,我已經30多年沒吃到了,很想吃。”有一頓,南瓜沒有吃完,他叮囑說:“請不要倒掉,留著,下頓飯熱一熱我再吃,倒掉就可惜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