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會服務
學校堅持“立足湖北、服務工業”的辦學定位,主動對接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,深入推進學校與區域經濟社會深度融合、協同發展,在主動服務、支撐、引領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彰顯湖工大的責任和擔當。
學校緊緊圍繞區域產業發展重大需求,深入對接湖北“51020”現代產業集群,創建政產學研聯動新機制,大力推進中試基地、產業研究院、企校聯合創新中心等工程化平臺建設,緊密對接基礎研究成果,打通“基礎研究—應用研究—中試研究—成果轉化”創新鏈條,推動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轉化。學校已建有5個省級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,與襄陽、荊門等地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16家、校企研發中心和企校聯合創新中心75家,直接服務湖北企業超過2000家,深度合作湖北企業超過500家,科技服務湖北位居省屬高校前列。
學校服務湖北企業創新發展,實施科技人員蹲點新舉措,通過實施“三百”工程(百名博士進百鄉入百企),支持科研人員長期駐點企業,主動把科技服務送到湖北縣市企業和生產一線。學校選派253名“三百工程”教師、91名科技特派員與湖北企業結對服務,受到省委人才辦表揚和地方政府、企業的高度評價;選派優秀科技人才參與申報省委人才辦、省經信廳組織的中小微企業“科技副總”,入選人數連續三年穩居全省高校首位。
2020年10月,學校作為湖北唯一試點入選國家“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單位”,學校創新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,建立了較為完善、操作性強的職務成果轉化制度體系,創新環境得到優化,有效的調動了科技成果轉化各要素活力,取得了明顯成效。“湖工做法”和“湖工經驗”受到科技日報、長江日報、湖北省電視臺等多家主流媒體廣泛關注和報道,受到企業和社會的支持和贊譽。學校走上了一條以行業需求為核心,產學研深度合作的成果轉化良性循環發展之路,2021年學校科研到賬經費突破2億元大關,為學校“十四五”開新局、謀新篇打下堅實基礎,為湖北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的湖工力量。
學校將持續優化科技創新管理體制、運行機制,給科技人員減負,給經費管理松綁,給項目管理放權,給人才流動清障,以“人才活”實現創新驅動發展“滿盤活”,加速讓更多的“紙”,變成推動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的“錢”。